近年來,校園“毒跑道”事件牽動萬千家長的心。一些地方中小學校頻頻發生“毒跑道”事件,嚴重危害了中小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國家標準屬于“推薦標準”,不具有強制性,同時,相關標準也缺乏具體的技術指標。就使得塑膠跑道的有毒檢測長期處于監管盲區。不過本月初開始我國正式施行“新國標”,此標準為強制性標準。給了家長們一顆“定心丸”。
日前,教育部官網下發一條通知稱,由教育部牽頭組織制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從今年11月1日開始實施。并要求今年11月1日后交付使用的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必須執行新國標。
新國標規定,2018年11月1日以后交付使用的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必須執行新國標。并在招標采購、安裝施工、質量檢查、監理驗收等環節落實各部門的主體責任,加強監管,避免造成場地設施不符合質量標準而危害師生身體健康,各地就新國標快速實施工作部署,并于年內將新國標落實情況報送至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
新國標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認識到新國標對于提高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的質量、保障學生健康安全、提升學校體育辦學條件的意義,重視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的建設、使用與管理工作。落實政府有關部門、學校作為采購者、監督者、使用者的主體責任,著重遏制層層轉包和低價中標行為,各地在招標采購中應直接面向施工企業,避免過多中間商的介入。對因徇私舞弊、玩忽職守、吃拿卡要、索賄受賄等造成場地設施不符合質量標準而危害師生身體健康的要依規依紀,予以問責和嚴肅查處。
據了解,強制性國家標準《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由教育部牽頭組織,數十家科研院所和檢測機構參與起草,歷經兩年多的修訂。與相關舊國標相比,新國標不僅從“推薦標準” 變為 “強制標準”同時,新國標增加了無機填料含量要求、非固體和固體原料有害物質限量等內容,對校園塑膠跑道建設中可能產生的18種有害物質的限定做出了規定。這些規定具體細致,有利于對塑膠跑道的質量問題實行“全方面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