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橡膠消費大國,卻資源匱乏。80%的天然橡膠依賴進口,50%的廢舊輪胎不知所終,巨大的反差令人扼腕。
我國再生橡膠行業大而不強,社會資本開始進入。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廢橡膠綜合利用分會理事長倪雪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2010年工信部頒布《輪胎產業政策》,再生橡膠與天然橡膠、合成橡膠并列成為橡膠工業的主要原材料,“資源”地位由此確立。此后,我國再生橡膠產量不斷攀升,2016年達到460萬噸,占全球再生橡膠總產量的81%.其中,以廢舊輪胎為原料的再生橡膠作為主流品種占比達85%.
“可以說任何橡膠制品報廢后中國都可以使其再生,但到目前為止,我們處理的對象主要還是大型車胎——小型車胎橡膠含量不高,又往往夾雜鋼絲或纖維,出于成本考慮,企業很難對其‘兼收并蓄’。另外,廢胎處理容易產生二次污染,面對環保和技術的雙重壓力,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都在自主創新,但行業整體轉型進程并不理想。”倪雪文說。
據倪雪文介紹,以橡膠“再生”為主要方式處理廢舊輪胎,是被幾十年實踐所證明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成功之路,國家的政策扶持也在不斷“加碼”,如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出臺的《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規定對再生橡膠企業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50%”等政策。目前我國再生橡膠生產企業有620多家,總設計產能超過600萬噸。其中,規模在1萬~9萬噸者100多家,1萬噸以下者500多家,但橡膠再生行業整體經濟效益長期在低水平徘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從戰略資源的高度考量,2015年以來,再生橡膠行業進入政策關注期——工信部《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鼓勵再生橡膠行業建立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將環境責任從生產環節延伸到產品設計、流通消費、回收利用、廢物處置等全生命周期……但是,雖有若干企業為適應新的形勢不斷研發相關設備,由于技改資金投入和后期使用成本等問題的困擾,這些技術設備在利潤微薄的再生橡膠行業至今未能得到大范圍應用。
倪雪文認為,廢舊輪胎的循環利用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中國的同道們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制造輪胎消耗了全國橡膠資源總量的70%,而3噸再生橡膠可以替代1噸天然橡膠,因此可以將廢舊輪胎的‘再生’看作是一項關乎經濟社會發展的‘半公益事業’,全社會都應當關心和參與到這項事業中來。“倪雪文說。